地方财政研究

财政与税收论文_分税制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沿

 
文章目录

一、前 言

二、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沿革与阶段性特征

1.转移支付制度内容的演变路径

2.转移支付的阶段性特征

    (1)1994—2001年:

    (2)2002—2008年:

    (3)2009—2018年:

    (4)2019年至今:

三、转移支付制度发展过程中的成效与评价

1.转移支付与地方支出规模

2.转移支付与地方支出结构

3.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均等化

4.转移支付与地方经济增长

5.转移支付制度中尚存的一些不足之处

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

第一,解决财政纵向不平衡始终是设立财政转移支付最主要的目标。

第二,解决财政横向不平衡也是转移支付的一个重要目标。

第三,根据各类转移支付的功能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转移支付类型,发挥各类转移支付的不同作用。

第四,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在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独特作用。

文章摘要:基于改革进程和国内文献的梳理,本文对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中央政府通过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来实现纵向财力再分配,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实施特定的宏观政策并引导和规范地方财政支出行为。随着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张,转移支付由最初的"收入分享和补助"逐渐成为调节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重要枢纽,致力于"促进财政均等化",但同时也出现了"粘蝇纸效应"、地方财政支出"重投资、轻民生"、有效公共品提供不足以及"公共池"下的地方政府债务快速膨胀等问题,偏离了现代财政治理应有的制度激励效应。未来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应按照其自身的逻辑和路径进行顶层设计,各类转移支付互相配合、各司其职,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在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独特作用。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3762/j.cnki.cjlc.2022.02.007

论文分类号:F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