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与税收论文_加强地方财政收入监管的探讨
文章目录
一、地方财政收入造假问题的现状
二、地方虚假财政收入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虚收空转”
1、“列收列支”。
2、“列支列收”。
3、“借款缴税”。
4、“垫款缴税”。
(二)“虚收实支”
(三)“寅吃卯粮”
(四)“招凰引凤”
(五)“政策打折”
(六)“移花接木”
(七)“蓄水调节”
三、地方虚假财政收入的危害
(一)扭曲经济运行情况,误导宏观调控决策
(二)违反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
(三)降低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影响财政的再分配职能
(四)扰乱正常的税收秩序,影响社会公平
(五)加大财税改革的难度和阻力,影响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进程
四、地方虚假财政收入的成因
(一)地方财政收入政绩化的考核机制倒逼违规征税
(二)政府行政干预税费征管
(三)基层税务经费保障与税收征管挂钩
(四)财政监督不力
(五)依法行政意识淡薄
五、治理地方虚假财政收入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二)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制度
(三)进一步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四)进一步坚持依法征税原则
(五)进一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文章摘要:财政收入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财政收入支撑着政府机关运转和民生支出,事关经济社会稳定。众多经济数据中,政府最为关注的一项指标就是财政收入。受疫情影响,我国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凸显,财政运行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部分地区财政收入造假现象有所抬头,形式多样,原因复杂多元。地方财政收入虚假,会扭曲经济运行情况,影响对宏观经济形势的预判,对社会经济发展危害极大。当前,地方财政收入造假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呈现顽固性、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反弹回潮的隐患依然存在。"虚收空转"已成为财税领域的流行语,是地方政府的"痛感神经",是国家不得不面对和亟需破解的棘手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根治。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F812.41
